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教育概論
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 
開課學期
104-2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中等學校教育學程  
授課教師
陳伊琳 
課號
EduTch5101 
課程識別碼
P01 U001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非教育學程學生可修-限7人,教育基礎課程,上課地點:新聞所203教室。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2EduTch5101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名為教育概論(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),旨在培養修習者具備教育學的基本學理知識,以及從事教育工作的熱忱與正確態度。為達成此目的,一方面透過課程的講授與討論,涵養學生具備教育各種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能外,另一方面,藉由引導學生反省自身的教育經驗,並透過同儕間的交流、對話,以及對於各種教育現象的觀察、現有教育問題的省思,培養對於教育事務的興趣與敏銳度,以及反省批判的能力。 

課程目標
一、培養學生具備教育學的基本學理知識。
二、涵養學生從事教育事業的興趣、熱忱與正確態度。
三、培養學生具備對於教育現象與問題的批判反省、分析能力。
 
課程要求
一、 授課方式:課堂講授與討論、小組報告、貴賓演講、實地學習(訪談、參訪等)
二、 評量方式:
1. 出缺席:10%(不定時點名,曠課一次扣3分,請假一次扣1分)
2. 演講心得:20%(演講結束後兩週內上傳ceiba,以2頁,2000-3000字為原則)
3. *小組訪談報告:35%
4. **小組專題報告:35%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1. 王文科、吳清山、徐宗林、郭秋勳、陳奎熹、陳聰文等(2004)。教育概論。臺北市:五南。
2. 王家通主編(1995)。教育導論。高雄市:麗文。
3. 王麗雲、游錦雲(2005)。學童社經背景與暑期經驗對暑期學習成就進展影響之研究。教育研究集刊,51(4),1-41。
4. 吳清基、黃佳莉、張明文。(2011)。我國師資培育政策回顧與展望。載於吳清基、吳清山、溫明麗等著,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(頁1-20)。臺北市:國家教育研究院。
5. 林玉体。(1998)。教育導論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6. 林逢祺、洪仁進(主編)(2008)。教師哲學:哲學中的教師圖像。臺北市:五南。
7. 徐宗林、簡成熙、吳錦惠、董宜佩、陳惠萍、鄭世仁等(2009)。教育導論。臺北市:五南。
8. 秦夢群主編(2004)。教育概論。臺北市:高等教育。
9. 郭淑芳、張明文(2014)。師資培育制度改革回顧與展望。教育研究月刊,245,41-60。
10. 陳伊琳(2011)。Harman與Doris社會心理學情境論與德行倫理學的品格辯論及其對品格教育的啟示。教育研究集刊,57(2),1-37。
11. 黃光雄主編。(1996)。教育導論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12. 楊思偉、陳盛賢(2012)。我國師資培育制度之變革與未來動向。載於楊思偉、陳盛賢、吳宜樺、陳琦媛、葉憲峻、王欣宜等著,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(頁-)。臺北市:五南。
13. 楊國賜主編。(2002)。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─科際整合導向。臺北市:學富文化。
14. 董子毅、王麗雲(2007)。夏季失落?1440小時大作戰。中等教育,58(3),114-121。
15. 歐陽教主編。(1998)。教育概論。臺北市:師大書苑。
16. 潘慧玲(2004)。教育論文格式。臺北市:雙葉。
17. 羅婉娥、古明峰、曾文志(2013)。正向情緒課程對國中生生活適應及情感狀態效果之研究。教育心理學報,44(3),609-628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4  課程介紹(課程規範、分組與選定報告主題)【填寫分組名單】、教育資源網站介紹 
第2週
3/02  教育的意義(人為什麼需要教育?教育的概念分析)與型態【de-schooling society、home schooling 、另類教育】 
第3週
3/09  教育的本質與目的【反省:教育所為何事?】 
第4週
3/16  教育學的基礎(一):教育哲學
陳伊琳(2011)。Harman與Doris社會心理學情境論與德行倫理學的品格辯論及其對品格教育的啟示。教育研究集刊,57(2),1-37。
 
第5週
3/23  教育學的基礎(二)教育心理學
羅婉娥、古明峰、曾文志(2013)。正向情緒課程對國中生生活適應及情感狀態效果之研究。教育心理學報,44(3),609-628。
 
第6週
3/30  教育學的基礎(三)教育史
1. 楊思偉、陳盛賢(2012)。我國師資培育制度之變革與未來動向。載於楊思偉、陳盛賢、吳宜樺、陳琦媛、葉憲峻、王欣宜等著,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(頁-)。臺北市:五南。
2. 郭淑芳、張明文(2014)。師資培育制度改革回顧與展望。教育研究月刊,245,41-60。
3. 吳清基、黃佳莉、張明文。(2011)。我國師資培育政策回顧與展望。載於吳清基、吳清山、溫明麗等,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(頁1-20)。臺北市:國家教育研究院。
 
第7週
4/06  教育學的基礎(四)教育社會學
4. 董子毅、王麗雲(2007)。夏季失落?1440小時大作戰。中等教育,58(3),114-121。
5. 王麗雲、游錦雲(2005)。學童社經背景與暑期經驗對暑期學習成就進展影響之研究。教育研究集刊,51(4),1-41。
 
第8週
4/13  小組(一)(二)訪談作業口頭報告-理想的教育與教師圖像 
第9週
4/20  小組(三)(四)訪談作業口頭報告-理想的教育與教師圖像 
第10週
4/27  教師專業化(專業能力指標、教師專業成長、芬蘭師資培育借鏡) 
第11週
5/04  課程(特色課程) 
第12週
5/11  教學、教材與教科書(活化教學、教材製作、教科書編選、科主席) 
第13週
5/18  班級經營、輔導與管教(親師生、班親會、行政支援) 
第14週
5/25  學習評量 
第15週
6/01  分組專題報告(一)(二)
主題舉隅:另類教育(實驗教育法、家長教育選擇權、創新與理念學校)、資優教育(多元智能理論)、補習與才藝教育、偏鄉教育
 
第16週
6/08  分組專題報告(三)(四) 
第17週
6/15  教育研究(教育行動研究、教育論文寫作格式)